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在你的影中盛开 (第7/16页)
影依旧笔挺如剑,却像是一道正在缓缓崩塌的防线。 希敏独自站在门口。她抬手,颤抖地抚m0着自己的脖子——那里空了,皮肤上却彷佛还残留着金属焊痕灼热的余温。 她知道,她可以走。就此转身,消失在东京的夜sE中,重新寻找她那早已破碎的自由。 但她没有。 她缓缓脱下鞋,整齐地摆在玄关,然後赤着脚,一步一步地,走进了这座没有光的屋子,像是走进了某种她自己也无法命名的、深沉情感的归宿。 3 房门被轻轻推开,常磐照站在门口。她已经换下了那身笔挺的军装,只穿着一件简单的深sE衬衫,褪去了元帅的身份後,她看起来……只是一个高大而孤独的nV人。 她的眼神不再冰冷,而是带着一种希敏从未见过的柔和。 「你的名字,」她开口,声音低沉而温柔,用的是字正腔圆、几乎不带口音的韩语,「里面有敏,也有希吧。那是希望的意思,不是吗?」 希敏正坐在书桌前,手指还停在一本德语哲学的书页上。听见这句话,她整个人都僵住了。她缓缓抬头,看着常磐照——那个曾经亲手焊上项圈、冷酷地宣判「你永远都会被困在这里」的人,如今,却用她母语中最温暖的词汇,呼唤着她的本名。 常磐照在她身旁站定,语气平静,却带着某种沉重的、托付般的情感: 「在日本深造吧。去大学,学你任何想学的东西——政治、经济、法律……。然後回去,光复你的国家。」她顿了顿,目光深邃如海,「你是自由韩国的希望……」 眼泪,在那一瞬间,毫无预兆地决堤。 希敏不是因为感动而哭。 而是因为「希望」这个词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她记忆中最痛苦的闸门。她想起了所有被她出卖的同志,那些被集T枪杀的、鲜活的生命,那些曾经将所有「希望」寄托在她身上的亲人与老师。她也想起了自己在牢房里声嘶力竭喊出的「光复大韩民国」,那时的她,还天真地相信自己就是希望。 而现在,她在敌国的首都,在帝国元帅的家里,无亲无故,无根无依。 3 她,只剩下常磐照了。 她不想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,但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,唯一记得她名字的真正意义,唯一相信她还能成为「希望」的人,竟然是囚禁她的敌人。 「你真的相信……」她抬起泪眼,声音哽咽,「我还能回去吗?」 常磐照没有直接回答。她只是沉默地,将一本厚厚的书轻轻放在她的书桌上——那是一本用韩文写成的近代史,封面上,清晰地印着两个词: 「解放与重建」。 她转身离去,背影沉稳,像是将一个沉重的、关乎未来的选择,彻底交到了希敏手上。 夜深了,日本本岛的宅邸静得像一座被时光封存的记忆馆。 常磐照独自坐在书房里,指尖停在一份关於殖民地军备扩张的报告边缘,眼神却早已失焦,不再落在那些冰冷的文字上。她察觉到了——希敏看她的眼神,变了。 不再是最初的憎恨,也不是後来的警戒与困惑。那是一种……她无b熟悉,却又恐惧触碰的情感。 她回想起在殖民地别墅的那个夜晚,当她为那个伤痕累累的nV孩清洗身T时,她感受到了对方无法抑制的颤抖;在那间没有窗的套房里,她看见了她绝对的沉默;而在她说出那句「你是自由韩国的希望」时,她清晰地看见了她决堤的眼泪。 3 那不是屈服,也不是感激。那是一种在极端的孤独与绝望中,所能抓住的唯一浮木——一种深可见骨的依恋。 这个认知,像一道惊雷,击中了常磐照。 她给了希敏自由,给了她选择的权利。但希敏没有离开。她留下来,不是因为东京的繁华,也不是因为大学的知识,而是因为,在这片茫茫人世间,她,常磐照,已经成为了她唯一的依靠。 她无法承受这种情感的重量。这b整个帝国的重担,更让她喘不过气。 她是帝国元帅,是制度的化身,是永不犯错的战争机器。她不能示弱,不能动情,绝不能让任何人,尤其是希敏,看见她内心那道早已存在的裂缝。 所以,她选择了退却。用最伤人的方式。 隔天清晨,当希敏在餐桌旁坐下时,面对的是那张早已熟悉的、冰冷如霜的元帅面孔。 「你在帝国大学的课程,我已经全部安排妥当。明天开学,」常磐照的语气平淡得像在宣读军令,「不准迟到。」 希敏抬起头,望着她。那双清澈的眼眸里,清晰地闪过一丝被刺痛的失落,但随即,又化为一种近乎悲哀的理解。她明白了。常磐照察觉了她的情感——但她选择了逃回那层最厚的冰壳里。 「……我知道了。」她低声回答。 3 东京的秋风,轻轻掠过帝国大学古老的校园,将银杏叶在古朴的石板路上,铺成一条通往未来的金sE思路。 全希敏——如今以「常磐希子」这个名字注册入学——穿着深sE的nV学生制服,背着沉甸甸的书包,独自穿行在图书馆高大的穹顶与解剖教室福马林的气味之间。她的步伐坚定而沉静,像一个孤独的求道者。 她选修了医学与政治学。这两门看似毫不相g的学科,却在她心中交织成一种前所未有的、深刻的理解:身T的创伤与国家的重建,个T的苦难与权力的运作。她在病理学中学会辨识不同武器留下的伤痕,在宪法课上学会分析帝国法律的结构X暴力。她第一次明白,拷问不只是R0UT的摧毁,更是一种政治的语言;而医疗,也不仅仅是治癒,更是一种无声的抵抗。 她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日文、韩文与拉丁文的医学术语。课後,她会在宿舍的灯下,将帝国的殖民地法令翻译成韩文,与她记忆中的故土进行对照。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受害者。她正在蜕变,成为一个能够理解、拆解,甚至有朝一日能够重构整个制度的人。 但她b任何人都清楚,这一切知识与力量的起点,都源自於那个给予她这一切,却又冷酷地转身离去的人。 她依然住在常磐照的宅邸里,那座巨大而空旷的牢笼。每天清晨,她们在走廊擦肩而过,常磐照的眼神永远落在前方的虚空;晚餐时,她们偶尔会在长得像一条河流的餐桌两端对坐,沉默地吃完一餐饭。 常磐照不再命令她,也不再试探她的情感,只是用一种近乎残忍的礼貌,静静地守着那份遥远的距离。 而希敏——现在的常磐希子——心里无b明白:她的知识正在增长,她的自由正在扩张,但她的心,却依然被困在那个没有窗户的套房里,被那个给予她「希望」之名的人,牢牢地锁着。 她是自由韩国未来的希望。 3 但此刻,她也是常磐照这个人,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。 夜晚的宅邸,静谧得像一座与世隔绝的修道院。 书房里,暖h的灯光在地板上洒出一片温柔的矩形,映出两个几乎凝固的身影。常磐照坐在书桌後,指尖轻点着希敏摊开的笔记本,语气一如既往地冷峻: 「这里,关於《宪法》第十一条的解释,你引用的判例错了。重背。」 希敏站在一旁,背脊挺得笔直,眼神专注地落在被红墨水圈出的段落上。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夜晚——白天,她是在东京帝国大学x1收着最前沿知识的「常磐希子」;晚上,她则变回全希敏,在这座宅邸里,接受帝国元帅本人最严苛的考核。 她从不敢懈怠,也从未让常磐失望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